四千零三十六章 我们突破了无人作战的‘电磁瓶颈’-《军工科技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当然了,仅仅是这样的回答肯定是不够的,大家在等他继续回答。

    面对众人的目光,吴浩微微一笑,整理思绪说道:“相比较于空军海军武器装备,其实陆军武器装备更为庞杂,所处的环境更为恶劣,要求也更为苛刻。

    而这就对我们的装备技术要求更高,甚至更为苛刻,要求我们的装备技术能够适用于这些环境和使用要求。

    比如高寒高原,雪地极寒,盐碱腐蚀,高温高湿,干旱沙尘等等,更不用说战场上了,各种极端环境都可能会遇到。

    那么如何保证装备技术在这些极端苛刻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呢,首先,我们为这些装备到这些武器装备上的设备设计了三重冗余防护体系。

    首先是机械结构层面,采用了航天级的抗震纳米涂层,这种材料由亿万个自修复纳米单元组成,能在受到12级烈度震动后,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自动重组,确保设备完整性。

    其次是电磁防护,设备内部的蜂巢状屏蔽层由超材料制成,对300MHz - 300GHz频段的电磁干扰衰减率超过98.9%,即使遭强电磁脉冲,核心系统仍能维持基本运行。”

    他调出一段在西北荒漠进行的实装测试视频,视频中,一辆坦克在崎岖地形上高速行驶,炮管却始终稳稳锁定目标。

    吴浩轻点屏幕,视频画面突然放大,坦克舱内空无一人的驾驶位引发全场惊呼。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自豪:“各位请看,这辆99A改型坦克正在进行的,正是全球首次超视距无人化作战测试,

    此刻真正操控它的,是位于580公里外指挥中心的一名测试人员。“

    大屏幕分切出双画面:左侧是荒漠中疾驰的坦克,右侧则是指挥中心的实时场景。

    身着作战服的测试人员戴着神经接驳头盔,双手虚握空气,面前的全息屏上,坦克视角的战场画面与他的眼球转动完全同步。

    当他意念一动,坦克立即精准规避前方弹坑,炮管自动锁定三公里外的模拟靶标。“通过先进的光量子通信技术,我们将操控延迟压缩到了5毫秒以内。“

    吴浩调出数据流,红色曲线在时间轴上几乎与零刻度重合。

    “结合AI辅助决策系统,坦克能自主完成80%的战场动作。比如现在……“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