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病-《沧月·听雪楼系列(共3册)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泠泠彻彻,竟似天上传来。
    “这里是风口上,公子看来是真的不将自己的身子当一回事了。”
    她来到园子里,看见边上摆了一瓮新开封的酒,变了脸色,对那个倚栏吹箫的白衣公子道,“既然如此,我又何必从长安赶到这里来看着你死呢?”
    萧忆情回头,淡淡一笑,将手里的竹箫放了,道:“如此月光,不可辜负,薛姑娘可愿对弈一盘?”
    他的笑容里有些寂寞萧瑟的意味,让青茗心里一阵难过。
    青茗无言坐了,摆开棋局,疏疏朗朗的落子声响起在月下。
    “日间,靖姑娘说话实在是有些过了。”
    她拈起棋子,沉吟许久,才道,“我不是什么江湖中人,自不必看你们的脸色,由我直说吧,公子若和她如此下去,只怕身子会一日差似一日。”
    萧忆情蓦地抬头看她,脸色有些奇怪,许久才淡淡道:“她自是这样,我也惯了……”
    说起那个绯衣女子,他的脸色就不再平静,用竹箫轻轻敲着栏干,忽然顺着方才曲子的调继续低吟:“共君此夜须沉醉,且由他、蛾眉谣诼,古今同忌。
    身世悠悠何足问,冷笑置之而已……一日心期千劫在,后身缘、恐结他生里。
    然诺重,君须记。”
    “公子不似江湖人。”
    青茗的手停在半空,竟不知如何放那枚棋子,叹息,“吹箫也好,下棋也好,靖姑娘都是不会的吧。
    平日如何不寂寞?
    青茗斗胆,邀公子回长安寒舍养病,如何?”
    她慢慢地抬头看他,眼睛里有强自压抑的热切光芒。
    “不似江湖中人?”
    萧忆情忽然笑了笑,那月光映着他的脸,竟然有些苍凉的意味,“姑娘出身官宦人家,自幼养尊处优,又怎知如何才是江湖……”
    “能有姑娘这样的朋友,我很高兴,吹箫,下棋……那自然都是好的。
    阿靖自小流落,是不懂这些。”
    他低头,看自己的手,仿佛上面有什么东西,然后抬头,对青茗道:“可我这双手上有多少血,姑娘未必知道,但是阿靖却懂。”
    青茗的脸色渐渐苍白,啪的一声,棋子掉落在枰上。
    “这盘棋不必下了……我输了。”
    她忽然伸手,拂乱了棋盘,眼里泪光盈盈。
    她低着头,细细将棋子分开,分着分着,便又乱了。
    她连忙将几粒掺进黑子中的白棋拣出,陡然间,她的手不动了,低着头,肩膀轻轻抽搐起来。
    萧忆情坐在对面,静静看着她,却并未动容。
    “眼看这病是没法治了,不敢再耽误薛姑娘的时日。”
    明知她哭的原因,听雪楼主却淡淡地下了逐客令,那样漠然的口吻,和他平日口气大不一样。
    “如果我说,你的病是有法子治好的,只要你随我去长安,你肯不肯?”
    青茗好容易平定了哽咽,忽地抬头,看着他苍白清俊的脸,幽幽问道,“你肯不肯随我去薛家?”
    他不答,沉默良久,转身拂袖离去。
    青茗哭倒在花间。
    如此的人中之龙,却是注定了不能长命的。
    她想,见过了他这样的人,以后怕是任何男子也无法入她的眼了。
    终究到了要走的那一日。
    长亭里,送别的人中竟然没有他。
    青茗心思便有些不定,抬眼看旁边的靖姑娘,却是一贯的冷淡,也不像知道了什么的样子。
    “告辞了,各位。”
    也无什么话说,喝了几杯茶,和几个熟识一些的人说了些场面上的话,青茗接了诊金,起身告辞。
    阿靖笑笑,起来相送。
    到了院门口,青茗忍不住回头,看向白楼。
    那里,在一片苍茫的青翠中,楼的影子有些孤寂。
    “如果楼主能活得长久,必会求姑娘留下来。”
    陡然间,耳边阿靖的声音淡淡响起,冷不丁让青茗吓了一跳,怔怔说不出话来,只听她说道:“他平日从没什么人可以说话,姑娘来的这几日,楼主确实过得快活了些。”
    绯衣女子也和她一起立住身,看着白楼,目光淡淡的,却依稀蕴含深情。
    “靖姑娘是江湖儿女,比不得青茗无能。”
    她叹了口气,心里却震了一下,“我和楼主,不过是闲来谈心下棋的朋友罢了。”
    “你可知,在之前,楼主还从未和人这样聊过天……”阿靖看向她,目光变幻着,青茗不知道她是否看见了自己的心虚,却听她微微一笑,道:“你来了真好,只可惜你是好人家的女儿,比不得我们这些江湖人,断断是不能耽误你的……”
    青茗看着她,奇怪为什么她今日又和以往不一样起来,却已经到了门口。
    于是,只好上车,告辞。
    “靖姑娘,请转告公子,说——”在帘子放下来之前,青茗迟疑了一下,终于对外边的阿靖低声道,“说我昨日的话,都只是玩笑罢了,请他别放在心上。”
    阿靖笑笑,也不问她昨日说的是什么,只点头道:“好。”
    车把式吆喝一声,马车缓缓起步,待得走出几丈,青茗只觉心里堵得慌,忍不住把帘子一揭,探出头来对阿靖道:“请回去告诉萧楼主,他的病或许有法子治!等到来年秋天,我研透了医书,再过来看诊……”
    听得此语,远处的绯衣女子微微笑了,那笑容竟然如同阳光般耀眼。
    “好,到时候,还请姑娘回来和楼主继续吹箫下棋。”
    她扬了扬手,便回去了。
    青茗远远望着她,心中有诸多复杂的感触,那样的一个女子,宛如枝头上开着的红蔷薇花,即使花里面有晶莹的雨水,也是拿着重重的荆棘来围住了,不让任何人看见,那样骄傲孤独地在荒野里开放。
    她忽然想,或许,的确只有她,才配得上跟了那人一生。
    “人中龙凤”。
    以前无意中也听那些熟知所谓“江湖”的人说过这个词,曾经幻想过他们是一对怎样光芒夺目的绝世人物,可待得看见他们两个的时候,却知道,无论是龙,还是凤,原来都只是普通人而已。
    而且,他们都是有病的,病在心里,病得连她也束手无策。
    埋头扎进了书堆,一看便是一年,不管外面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    终有一日,她拟出了一个药方,关了书阁的门,欢欢喜喜地抱着书从里面出来,匆忙吩咐府里的人准备车马去洛阳听雪楼,却听得父亲在一边讶然道:“萧楼主和靖姑娘,半年前就双双过世了,你竟不知?”
    哗!她呆站在那里,手里的医书便滑落了满地。
    右手尚自紧握着一张纸——那里面,是她呕心沥血配出来的药方,为的就是治好那个人缠身的恶疾。
    然而……如今,竟什么都不需要了?
    “他……他是怎么……怎么死的?”
    她声音颤颤地问,失神地望着外面一片一片枯黄的秋叶,问,“不可能!又有谁能杀得了他!”
    父亲愕然地从药铺的柜台后面抬起头,见了女儿这等神色,心里明白了一些大概,便叹了口气:“听雪楼倒没有对外面说什么,听人说,似乎是起的内乱吧。
    就一日之间,萧公子和靖姑娘就同时去了,现在的新楼主据说是萧公子死前立的,姓石,才十五岁的一个女娃子。”
    “这一回,萧家算是绝了后。
    唉,我们欠他家的,恐怕是永世也还不上了。”
    父亲是个恩怨分明的人,为了这个人情债还在那里叹气。
    青茗不说话,俯身捡起了医书,便往外走去。
    “茗儿,你去哪里?”
    父亲在后面急问。
    她想了想,淡淡道:“去找人下棋。”
    一切都不同了。
    高梦非死了……谢冰玉出嫁了。
    人事已经全非。
    她没有去见新楼主,反正,也与那个孩子无关。
    只有南楚带着她,来到了一个新建的阁楼前面。
    青茗没有进去,只站在门口看了看,里面没有人,只供着一把刀,一把剑。
    听说,这个阁子叫神兵阁。
    她没有看见他们两个人的墓,南楚说,因为听雪楼结仇太多,最后决定不立碑,他们两人,就埋葬在北邙山麓那一片青青的碧草下,不知何处。
    很好……青茗想,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去打扰他们了。
    只是,既不能吹箫,又不能下棋,那么他,一定是寂寞的了。
    但是无所谓……他自从一开始,就是惯于寂寞的人。
    何况泉下有靖姑娘在,他又如何会寂寞。
    待南楚走后,她望着他的背影笑了笑,这个三楼主毕竟也是成亲的人了,有自己的妻子家人,听雪楼,断断已不是他的全部了,其实,能看开,何尝不好。
    怕的,就是她这样。
    青茗默默抬头,忽然看见山麓的另一边有一个黑衣男子。
    他不知道是何时来的,站在一株蔷薇下,默然了良久,肩膀微微颤抖。
    恍然间,她觉得那个人似乎有点眼熟,正要走过去,却看到石像一样站着的男子仿佛忽然间失去了力气,崩溃一样地跪了下来,深深亲吻着青草下的泥土。
    她不敢再走过去,只能这样默默地旁观。
    离得很远,风吹来,她只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哽咽。
    从来无法想象,一个男子也会这样痛哭。
    蓦然间,她想起来了——这个人,正是江湖上另一个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人物,那个风雨组织的老大:秋护玉。
    也是雷楚云。
    她恍然明白,不由淡淡笑了,原来,这个世上,被那两个人羁绊着的,并不是她一个人而已。
    许久,待那个人离去后,青茗才回过头来,坐在石上,从腰畔抽出了一支玉箫,用丝绢轻轻擦了擦。
    她本是自小就学的箫,一直没和他说,只是因为更喜听他吹而已。
    而如今,泉下定然没有箫音,她便来为他吹上一曲,请他雅正。
    吹的还是《金缕曲》,但是人却已经不在了。
    她终于知道当初他吟的那首词,是这样的——
    德也狂生耳。
    偶然间、淄尘京国,乌衣门第。
    有酒惟浇赵州土,谁会成生此意?
    不信道、遂成知己。
    青眼高歌俱未老,向尊前、拭尽英雄泪。
    君不见,月如水。
    共君此夜须沉醉,且由他、娥眉谣诼,古今同忌。
    身世悠悠何足问,冷笑置之而已!寻思起、从头翻悔。
    一日心期千劫在,后身缘、恐结他生里。
    然诺重,君须记。
    “有姑娘这样的朋友,我很高兴……”他曾说。
    “等到来年秋天,我研透了医书,再过来看看……”自己曾承诺。
    “好,到时候,还请姑娘回来和楼主继续吹箫下棋。”
    靖姑娘曾相邀。
    她知道,他们两个人都是重诺言的,所以,他们一定也在等她过来一聚,从此,再无牵挂。
    青茗坐在长长的青草中,任凭山风吹着乌黑的长发,泪流满面。
    一边吹箫,一边回望着山下繁华依旧的洛阳。
    那里,该发生的依旧发生着,喧嚣着……但是在她看来,却似换了人间。
    一曲毕,她起身,将箫在石上摔得粉碎,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去。
    她想,从此后,她是再也不会替江湖人治病了。
    第(3/3)页